OM SLR系統的生產線宣告結束,邁向數位單眼相機新時代
Q:初次看到E-1時,就外型上給人的感覺仍然依循著E-10與E-20的風格,雖然採用了尺寸較小的Ford Thirds系統,但整體的外型體積似乎仍與一般DSLR相仿,外型在設計時,是否有朝更小型化的打算?


朝倉:我是「E-1」SYSTEM開發的負責人。在正式進入「E-1」的討論之前,我先簡介OLYMPUS對於專業級數位相機想法及開發歷程。1996年的「C-800L」是OLYMPUS第一款專門針對一般消費者所推出的數位相機。當初最主要是以畫質為其第一考量,至於畫素數,該機種則搭載了當時世界第一、共有80萬畫素的CCD。接下來又繼續推出了「C1400L」(1997)和「C-2500L」(1999)。而另一方面,我們同時也了解到必須要開發一款能夠受到職業級玩家青睞、整體完成度比以前更高的數位相機才行,於是我們在2000年發表了「E-10」和「E-100RS」,這兩款的鏡頭雖是固定式的,但我們已經將當時能夠應用的技術都加諸在這幾款數位相機上,結果也顯示,這幾款數位相機在當時確實廣受許多職業級玩家的歡迎。

此外,鏡頭的畫角除了超廣角功能外,使用者在超望遠功能的需求上也愈益增高,而且希望能夠推出具備更快速影像處理的高機動性數位相機,我想能夠回應這些職業級玩家的渴望,應該就是這款可換鏡頭的數位單眼相機「E-1」。在過去,OLYMPUS也曾推出過以職業級玩家為主的小型化單眼SLR相機,也就是OM SYSTEM。但隨著時光的變遷,底片相機的生產在去年宣告結束。而在當時就已可預見「E-1」的商品化了,不僅是數位機身的全新設計,同時在數位相機專用的鏡頭的開發上,我們也是一直不斷地在努力,並且訂定了一個方針,希望能推出比以前更具POWER、使眾人都能眼睛為之一亮的產品。

在E-1開發之前,我們已經累積了開發「E-10」、「E-20」等類似DSLR相機的開發經驗。當初E-10、E-20在開發之時,之所以採用固定式鏡頭是因為它的防塵性高的關係。若是一般底片相機的話,當底片上沾粘到灰塵時,只要將髒污的底片採用清潔步驟清潔即可,底片就可以繼續使用,但如果是CCD的話,灰塵可就會一直粘在上面了。不只是OLYMPUS如此,其它品廠的相機也有相同的困擾,而這也是一項相當難以有效排除的問題。

也因為這個問題,讓OLYMPUS在開發E-1時,一直不斷的開始思考該用什麼方法,才能徹底而有效地解決這一類惱人的問題。


克服難題的超音波防塵技術
Q:這次E-1搭載的技術中有「超音波除塵技術」,我們覺得這是相當實用的功能,是否能簡單介紹超音波除塵技術的原理?

朝倉:前幾年「E-10」和「E-20」在發售初期的時候,在某些日本媒體與廣告指出「這兩款相機的鏡頭是屬於固定式的,因此在防塵功能上可說十分完備」。言下之意自然是說其它品牌的相機因為鏡頭是可換式的,所以CCD進塵的機率就高上許多。當時我就覺悟到:如果OLYMPUS真要做可換式鏡頭的話,在防塵問題上就必須要徹底解決才行。

當然,所有的相機製造商無不絞盡腦汁,希望能及早想出對策來,而這使我想起我以前所從事的工作中所接觸過的超音波振動。我相信只要善加利用超音波所產生的振動,應該就能解決這個難題,於是我開始著手思考具體可行的方法。我們的希望目標是一套無論在面對任何髒污或灰塵時,都能有效使之脫落的完美方法,因此最初即設定了一切可能會遇到的麻煩,例如鹽、金屬粉末、塵土等,並開始加以實驗。

在整個防塵設計的過程中,也有考慮過使用影像處理的方法將這些髒污直接修飾掉。但是一旦被處理過,就會變得很不自然,而且處理過的地方多多少少都會留下此痕跡。目前「E-1」等級相機的防塵處理設計上,這樣的想法是絕對被禁止的。

Q:什麼是「超音波」?

朝倉:這是使光學玻璃纖維的振動速度達到超音波域的周波數,藉此振落髒污與灰塵的一種方法。用簡單的話來說,這是一種人類所無法感覺到的振動,一秒約可振動二萬次,當振動達到20千赫時,我們的耳朵就無法感覺得到了。而我們的方法就是使之產生此數值以上的振動,來得到所需的效果。不僅僅E-1,此後的DSLR,在CCD防塵技術上的好壞或許將會是個決定性的關鍵所在,當然,在信賴度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會完全影響專業攝影師的使用感覺與作品效果。

關於「超音波防塵系統」,在E-1上市之初各界也有許多問題提出,但其中有不少是牽涉到商業機密,因此無法做很詳盡的解說,在回覆上只能點到為止,這一點我們也感到十分的抱歉。


追求「畫質與機動性」,朝FOUR THIRDS SYSTEM規格化前進
Q:E-1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受矚目的焦點FOUR THIRDS SYSTEM又是什麼呢?

朝倉:目前有關CCD的相關技術已經越來越發達,我們除了一邊關注其發展的動向外,同時也一直在研究數位相機CCD的Size要到多少才能凌駕於35mm底片的畫質。如果Size變大的話,雖然可以很輕易地增加畫素數,但鏡頭和相機機身就必須相對地加大,而且電力的消耗也會增加,這樣的話,使用時的方便性就大大地降低了。而我們所要的,就是一種相對的平衡,意即:同時能兼備機動性與畫質的特點,而且還要能勝過35mm底片相機。經過一連串的測試後,最後我們決定的Size就是4/3(Four Thirds)。

決定了CCD的Size,那麼相機的機身和鏡頭在未來會是以何種方式來配搭,性能才得以完全發揮呢?我想利用接環(MOUNT)的位置來區分鏡頭和機身的方法會個相當重要的問題。由於CCD的Size減小,4/3的Size以面積而言大約只有35mm底片捲的四分之一而已,若使用這種SIZE的CCD的話,光是鏡頭就可以縮小一半左右。但是可交換鏡頭式DSLR設計上的難點在於,CCD上接受光線SENSOR部份的構造就像深井的底部一樣,如果要讓它完全受光的話,就必須使SENSOR面和光線呈垂直狀態。換句話說,只要透過鏡頭所照射進來的光線稍有偏斜的話,CCD的四個角落就可能無法受光。這些條件都符合要求後,再來就要決定MOUNT的大小了。而這也就是這次所提案的FOUR THIRDS SYSTEM規格。

Q:能不能更進一步說明由OLYMPUS首次商品化的FOUR THIRDS SYSTEM提案?

朝倉:FOUR THIRDS SYSTEM牽涉到鏡頭MOUNT和機身MOUNT的互換性,以及CCD本身的格式。兩者相結合後,就是我們所說的FOUR THIRDS SYSTEM規格了。以目前DSLR的規格現狀而言,各廠商都是擁有一套自己專屬的規格,這也使得一般的消費者不能自由地做選擇。現在無論何種廠牌的電腦和印表機都可經由高互換性的USB規格來做連結使用,所以我們也認為未來的數位相機時代在互換性上是一個絕對必須要加以思考的重要課題。或許只是一個理想吧,但我相信這才足以造福所有的使用者。

目前我們已得到Kodak和FUJIFILM兩家公司的同意,共同推動此一規格,但和其它公司則尚未能談到這一方面的事宜。除了能造福於使用者外,退一步來看,我想這對所有的相機製造商未來的發展而言,應該都會有相當正面的影響,因此才會積極鼓吹FOUR THIRDS SYSTEM規格。

Olympus奧林巴司E-1專業數位機身設計理念

 發布時間:2004年12月3日

NEWS

網站資料搜尋

  •    

page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