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 35mm f/1.4L II USM 全新EF 35mm f/1.4L II USM超大光圈專業級全片幅廣角鏡頭,是備受推崇的EF 35mm f/1.4L USM後繼型號,首次加入全新研發BR鏡片(藍光譜折射光學鏡片),鏡片具備大幅度折射藍光的光線散射特性,針對這個迄今為止被證實特別難以匯聚於一個特定對焦點上的波長作出改善,大大提升色差修正表現,確保更銳利成像。

 

採用2片非球面鏡片及1片UD超低色散鏡片,為整個畫面中央到邊緣帶來更優異的影像畫質;改良的鏡組設計亦大幅減少畫面邊緣的弧矢眩光(Sagittal Flare),以精湛光學達到前所未見的卓越影像品質。加上有效抑制鬼影與眩光的SWC「次波長結構鍍膜」、營造優雅散景的9片圓型光圈葉、更出色的大光圈近攝效果及強化抗撞擊、抗震、防塵防水滴表現,能符合專業使用者於拍攝不同題材時的嚴格需求。

BR鏡片有效抑制色像差
EF 35mm f/1.4L II USM是首支加入BR鏡片(藍光譜折射光學鏡片)的超大光圈專業全片幅廣角鏡頭。全新研發的11群14片光學設計,採用1片BR鏡片、2片非球面鏡片及1片UD超低色散鏡片以達至前所未有的高品質影像。

BR鏡片有效消除大光圈時傳統鏡片組合未能消除的軸向色差及色彩模糊。而1片大口徑玻璃鑄模(GMo)非球面鏡片、1片研磨(ground)非球面鏡片及1片UD超低色散鏡片,即使在最大光圈時亦能為整個畫面中央至邊緣帶來更佳的影像品質,改良的鏡組設計亦大幅減低畫面邊緣的弧矢眩光(Sagittal Flare)。

第一片鏡片加入了SWC「次波長結構鍍膜」有效抑制因高入射角度光線引起的鬼影與眩光。鏡頭的9片圓型光圈葉片能營造優雅散景。最近對焦距離為0.28m,最大放大率達0.21x,大光圈近攝效果更出色。

採用環型超音波馬達配合後對焦設計及優化的自動對焦演算法,提供高速、寧靜的自動對焦,更支援全時手動對焦,對焦操控更具彈性。改良的機械結構加強抗撞擊、抗震能力、加上防塵防水滴設計*1及鏡頭最前及最後端鏡面加入氟鍍膜,足以滿足專業使用者的需求。

 

重點性能 全新研發的11組14片光學設計,包括1片全新研發BR鏡片、2片非球面鏡片及1片UD超低色散鏡片以達到前所未有的高畫質影像 全新研發的BR鏡片(藍光譜折射光學鏡片)有效消除大光圈時,傳統鏡片組合未能消除的軸向色差及色彩模糊 採用1片大口徑玻璃鑄模(GMo)非球面鏡片、
1片研磨(ground)非球面鏡片及1片UD超低色散鏡片,即使在最大光圈時亦能為整個畫面中央至邊緣帶來更優異的影像畫質 改良的鏡組設計大幅減低畫面邊緣的弧矢眩光(Sagittal Flare) 第一片鏡片加入SWC「次波長結構鍍膜」(Subwavelength Structure Coating)
有效抑制因高入射角度光線引起的鬼影與眩光,效果非傳統鍍膜可比 9片圓型光圈葉營造優雅散景 0.28m最近對焦距離及0.21x最大放大率 環型超音波馬達配合後對焦設計及最佳化的自動對焦演算法,提供高速、寧靜的自動對焦,更支援全時手動對焦 改良的機械結構加強抗撞擊、抗震能力,提供能滿足專業使用者需求的耐用度 針對數位相機而優化的鏡片配置及鍍膜,確保優越色彩平衡及有效減低鬼影和眩光 鏡頭的最前端及最後端鏡面均加入氟鍍膜(Fluorine Coating)令清潔更容易 防塵防水滴設計*1 以應付嚴峻拍攝環境 隨盒附全新「鏡頭遮光罩EW-77B」及「鏡頭袋LP1219」

* 1 需配合EOS-1D系列或EOS-1V機身,但不建議於雨中使用

全新研發BR鏡片

BR鏡片是採用了BR光學元件(藍色光譜折射光學元件)的複合鏡片。BR光學元件具有能大幅折射藍色光(短波長光)的特性,可實現更加優異的色像差補償效果。

至今,Canon開發出了眾多的技術,來解決鏡頭領域難以回避的色像差問題。從1969年人工結晶螢石技術獲得成功以來,Canon在追求更高成像效果的道路上從未停止腳步,1978年的UD鏡片,1993年的超級UD鏡片,再到2001年的DO鏡片。每一種鏡片的誕生都是向高畫質成像的一次邁進。

即便如此,在原有技術的基礎上,對一些鏡頭的色像差進行完全補償也是非常困難的,最終還是會出現殘留的色像差。2015年Canon迎來了首款採用BR鏡片的鏡頭。BR鏡片是以獲得理想地色像差補償效果為目標開發的。其中的BR光學元件(藍色光譜折射光學元件)是以有機光學材料為原材料,具有與螢石相當,甚至某些方面更加優異的異常色散特性。能夠對藍色光(短波長光)大幅折射。從而實現了更高水準的色像差補償效果。這也是在Canon光學技術前進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未來Canon將針對不同的鏡頭,選擇適合的技術,通過不同鏡片的搭配組合,實現更高的畫質。

  BR鏡片是英文“Blue Spectrum Refractive Optics Lens”的簡稱,是一組中間包含了“BR光學鏡片(藍色光譜折射光學鏡片)”的複合鏡片。“BR光學元件”是一種有機光學材料,Canon通過對材料分子結構進行研究,製成了可對藍色光(短波長光)大幅折射的光學元件。通過將其與一組凸透鏡和凹透鏡組合,構成複合鏡片。使用以往技術難以補償,或補償效果不理想的軸向色像差在此鏡片的作用下可大幅減輕,從而抑制了大光圈易產生的色暈現象,大幅提升成像畫質。

BR鏡片的結構及原理 在以往的光學結構中,如何能夠更好地控制短波長的藍色光光路,使之與其他波長光線彙聚於一點,一直是比較棘手的難題。Canon通過不斷研發,最終開發出了能夠大幅改變藍色光光路的“BR光學元件(藍色光譜折射光學元件)”。找到了一種能夠更好地應對軸向色像差的新方法。

  通過上方的示意圖能夠清楚地看出,單純凸透鏡與凹透鏡的組合下,雖然使紅、綠光波的光線彙聚於一點,但短波長的藍色光卻因沒能獲得足夠的折射率,未能與其他波長的光聚焦於一點,出現了軸向色像差,最終導致成像的邊緣產生了色暈。

上方示意圖中,在一組凸透鏡和凹透鏡中加入了BR光學元件(藍色光譜折射光學元件),得益於其對藍色光波的異常色散特性,藍色光與紅、綠光線彙聚於一點,從而有效補償了軸向色像差,使成像清晰銳利。

BR鏡片有效抑制色像差 兩組照片均使用F1.4的大光圈進行拍攝,將小號局部放大進行對比。
 

左圖中,由於鏡頭的軸向色像差沒有能夠得到充分補償,可以明顯看到小號邊緣高光部出現了紫色系及綠色系的色暈,影響了圖像的畫質。右圖中,得益於BR鏡片對軸向色像差的良好補償效果,大幅抑制了色暈的產生,得到了純淨清晰的圖像。

 

BR鏡片帶來清晰銳利的圖像效果 BR鏡片解決了傳統光學材料自身特性的一些局限,從而使以往光學結構中可能殘留的軸向色像差得到大幅補償。即使使用大光圈拍攝時,也能有效抑制畫面中被攝體邊緣易出現的色暈,提高圖像的清晰度。

通過對比上面兩張實拍照片的局部原圖,可以清楚地瞭解新材料所帶來的不同。左圖中建築物、岩石等的邊緣出現了一條紫色的色暈,影響了圖像的清晰度。在相同拍攝條件下,採用了BR鏡片的鏡頭,被攝體邊緣銳利,沒有出現色暈。

拍攝實例

由EOS 5DS拍攝,拍攝參數: f/5 1/640sec ISO200

產品規格 視角 (對角):63°
鏡片組:11群14片
特殊鏡片:1片BR鏡片 / 1片UD鏡片 / 2片非球面鏡片
特殊鍍膜:次波長結構鍍膜 (SWC) / 氟鍍膜
光圈葉片數:9 (圓形光圈)
最小光圈:f/22
最近對焦距離(m):0.28m
最大放大倍率(x):0.21x
鏡頭馬達驅動:環型超音波馬達
全時手動對焦:支援
防塵防水滴設計*:支援
濾鏡尺寸(mm):72mm
鏡長 x 最大直徑(mm):105.5 x 80.4mm
重量(克):約760克

配件 加上伸延管 EF12 II 最大放大倍率:0.58x - 0.36x
加上伸延管 EF25 II 最大放大倍率:1.03x - 0.80x
加上增距鏡 EF 1.4x III 焦距:不相容
加上增距鏡 EF 2x III 焦距:不相容
遮光罩:Lens Hood EW-77B
鏡頭蓋:Lens Cap E-72 II
鏡頭防塵後蓋:Lens Dust Cap E
鏡頭袋:LP1219

所有資料均按Canon之標準測試方式取得,產品規格如有變更,恕不另行通知。
* 需配合EOS-1D系列或EOS-1V機身,但不建議於雨中使用。
 

 發布時間:2016年3月24日

NEWS

網站資料搜尋

  •    

pagetop